现在一些网友谈论抗战,总喜欢拿当时我国的条件去和美军相比。他们说美军能打出几百万发子弹,那只是小意思,可事实上,在我国的战场上,一个师在一次战役中同样能消耗几百万发子弹网上配资平台配资门户,也同样是非常巨大的数字。
你说机枪不是像“无限弹药”一样连续扫射,他们就说你“根本不懂”。你说几百万发子弹在当时已经是很多了,他们却反驳说:“这些喷子毫无军事常识,更别说数字概念了,他们一听上百万发子弹就觉得没多少!美军在阿登战役一天就能打完那么多。”听起来气势十足,好像抗战时我国可以和美军的弹药量相提并论似的。
确实,几百万发子弹放到美军那边算不了什么。哪怕是几百万发炮弹,在美军阵营里也只是普通的数字而已。但抗战时期的我国究竟是什么状况呢?
有些网友不会真以为抗战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一个男的就穿得西装革履,一个女的就穿着旗袍,重炮像摆设一样拉出来就有,子弹仿佛是“无限”的吧?现实中,竟然还有人真这么认为。
展开剩余82%拿当时的美军弹药量来比较,简直荒谬。美军财力雄厚,装备充足,而我国军队那个年代能做到吗?整个抗战期间,我军弹药总量甚至连美军消耗量的零头都不到。就连日军相比美军,也差得远!
尽管如此,日军在我国战场上仍然拥有绝对的火力优势。要是我们当时拥有美军那样的弹药储备,鬼子还能打得这么难吗?
而且,别说美军了,就连日军自己,也不敢轻视几百万发子弹。一个日军师团的年弹药量是多少?而且他们一年中未必用得完这么多。
以1940年日军华北方面军为例,全年消耗的子弹超过3600万发。那是包括9个师团、12个独立混成旅团和1个骑兵集团一整年的总用量。
反观国军,抗战期间的子弹消耗相对炮弹来说虽然不少,达到约17亿发。但国军拥有300多个师,全面抗战持续8年,每个师平均每年分到的弹药数量其实很有限。
几百万发子弹,对国军任何一个师来说,绝非“屁”。更重要的是,这还是在国军可以依靠大后方兵工厂和大量外援保障弹药供应的情况下。虽然炮火普遍短缺,但依靠每个师手中的几十万发子弹,还是能打出一定战斗力的。
那么,敌后八路军、新四军的情况又如何?
除了抗战初期国府还供应了一些弹药,后来基本都得靠自己解决。
一开始,他们靠收集民间弹药和国军溃败时遗弃的弹药,收获还算可观。但到了抗战中期,国府供应和这些来源基本断绝。
这时候,作战的弹药主要靠缴获敌军和兵工厂自行生产、复装。
那时的情况有多艰苦?
有些伏击战明明可以靠火力歼敌,但因为弹药有限,一轮火力过后就得冲锋,跟鬼子拼刺刀。
鬼子的拼刺能力其实并不差,可我们弹药太紧缺,每个战士一场仗只能打三五发子弹,为了维持战斗必须设法缴获敌弹,甚至有时还要尽快以白刃战歼灭敌人,避免敌人开火太多,影响战后缴获。
而这种作战方式,必然带来更大牺牲,这是显而易见的。
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部队连续战斗三个月,累计消耗子弹约102万发。
对有些网友来说,这百万发子弹几乎不值一提,但它足够支持八路军完成百团大战。而之所以百团大战只进行了一次,就是因为连这“区区百万发子弹”的消耗也难以承受!
我们自己缺弹药,日军也清楚这一点。
为了防止我军缴获更多弹药,日军只给伪军配发必要弹药量,甚至“扫荡”行动时也不会携带标准弹药量。
在日伪军频繁“扫荡”和碉堡封锁的严密战术下,缴获弹药自然更加困难。
我们不敢大言不惭地说“百万发子弹如何如何”,但每一颗缴获的子弹几乎都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这些子弹正是继续抗战的物质基础。
甚至弹药用尽后,子弹壳也得捡回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军队和战例都体现出战后捡拾弹壳、废铜烂铁的惯例。
1941年1月,彭总给各部发出“关于子弹分配与收集兵工材料”的指示。
其中直言:弹药极度困难,存弹已用完,今年最大产量只能达到80万发(因敌“扫荡”及材料短缺,实际产量只有41万发),必须根据材料供应状况决定弹药分配。
各部若想领弹药,必须先拿足够的弹壳和铜元、银等材料,否则不给发放。因此,各部必须积极搜集弹壳,还规定了每部必须完成的弹壳回收量。
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八路军军工部抗战期间共新制、复装子弹223万发,最大限度地供应了部队。
这些223万发子弹,在某些网友眼里自然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当时那个环境里,有多少人为此牺牲?这些子弹又发挥了多么关键的作用?
当然,喷子们缺乏基本军事常识和数字概念,根本不懂这些艰难细节。
在有常识、有数字概念的网友看来,子弹不是游戏里那样随处可见,打枪也不是神剧里“抱着机枪就能扫个不停”的样子。
你说机枪不是这么打的,他们就说你不懂。
所以也别怪抗日神剧会有市场和受众网上配资平台配资门户,那是给懂军事常识和数字概念的网友看的,其他人根本无法理解。
发布于:天津市申宝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